全部
動漫影音
娛樂明星
影視新聞
科技遊戲
奇聞趣事
熱點新聞
    
蠟筆小新,其實是一部恐怖片
2022/10/12

被這部動畫性啟蒙的中國80后、90后,如果長大后用心去看,會發現里面藏著一部日本戰后經濟史。

對比今天,細思恐極。

盡管當下的《蠟筆小新》已經淪為賣CP的子供向動畫,可在當時,在作者臼井儀人的操刀下,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充滿了荒誕的成人童話色彩。

比如說,1995年的劇場版《奇異樂園大冒險》。講述了小新進入游樂場之后發現游樂場所有的人都是魔法變成的。壞人化身老師走入校園,把自己的父母變成玩偶——

(這一幕真的是童年陰影)

2004年的劇場版《呼風喚雨!夕陽下的春日部男孩!》的開頭畫風類似日本都市恐怖傳說。

在電影開頭,小新他們來到了一個空無一人的電影院。

電影屏幕上放著空無一人的重復鏡頭:

等小新上完廁所之后回來,幾個小伙伴們都消失了:

2001年,《蠟筆小新》的劇場版叫做《呼風喚雨!猛烈!大人帝國的反擊!》。

故事的開頭很有意思:

野原廣志一家正在拍攝一組特攝片。

而場景外面,是一片繁華的會場:

根據劇場版里面的介紹,這個地方叫20世紀博覽會。

作用就是通過懷舊場景的搭建,讓大家從21世紀重回20世紀,找回過去的感覺:

但其實這是一個犯罪集團的陰謀——他們開發了一個系統叫「昨日重現」,能夠讓大人們沉迷在過去,無法自拔:

小新甚至還和自己的爸爸發生了爭執:

而和大魔王說,這種裝置就是為了讓時間倒轉:

「你們的未來已經消失了。」

如果你是一個日本人,2001年走進電影院,你估計會被這部動畫片嚇出一身冷汗。

為什麼?

因為對于這一代的日本人來說,確實是這樣:

「我們的未來已經消失了。」

因為這部電影說的不是假的,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這真的不是我斷章取義,過度解讀。

在電影里,這個20世紀博覽會有這麼一個建筑:

眼熟嗎?

再看下面:

是的,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

對日本近40年熟悉的朋友,看到這里估計已經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但我們給不熟悉的朋友一點時間,我來梳理一下時間線。看看究竟在日本發生了什麼。

二戰后的日本滿目瘡痍,為了給予援助,美國在日本建造美軍軍需設備生產和維修的基地,并通過維修的名義,每年輸出巨額補貼。

1955年,小新的爸爸野原廣志出生(《蠟筆小新》漫畫1990年開始連載,作品設定野原廣志35歲)。

1956年,日本制定【電力五年計劃】,采用電力工業和石油代替煤炭,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日本經濟發展。史稱【神武景氣】。

1958年,日本政府在美國的幫助和扶持下,日本開始引導企業生產汽車、家電和鋼鐵等制造業,并開始向全世界(主要是美國)出口商品。

同年,日本成功申辦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為了這次運動會,日本斥資30億美元對東京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事后據統計,日本為了這次奧運會,僅在投資建設運動場這項上就花費295億美元,總投資額為9600億。

奧運會前后,房地產市場空前發達,東京和大阪等地的房價甚至翻了幾番。

同樣,舉辦奧運會后,日本的經濟增長開始放緩。

日本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和基金,來刺激經濟增長。在那個時候,諸多日本大型企業開始合并,同時私家車與彩電迅速普及。民眾生活飛速提升。

與此同時,日本開始國民所得倍增計劃,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計劃讓國民的收入倍增。原計劃10年,但僅6年后就完成了目標。

1970年代,國際風云動蕩,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為了保證本國利益,美國宣布對進口關稅增加10%。其中受沖擊最大的,無疑是對美國出口商品最為依賴的日本。

為了緩解這次沖擊,日本政府之地過了「創造科學技術制度」、「下一代產業基礎技術研究開發制度」等,對日本國內多個高新產業給予扶持,并開始確立以「科技立國」為主要方針。

在順應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之后,日本經濟終于步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

1980年代,通過之前二十多年積累的巨大制造業基礎和技術為核心的主導國策,日本先后超越西德和已經垂垂老矣的蘇聯,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對美國有隱隱然取而代之的勢頭。

史稱:【黃金一代】。

1974年,野原廣志從秋田農村老家來到大城市東京,進入早稻田大學學習。

1978年,野原廣志從早稻田大學畢業,進入雙葉商事,成為上班族。

1980年代的世界屬于日本。

在2015年的PS游戲《如龍》中,有一個場景是晚上,日本人從夜總會出來,人們揮舞著萬元大鈔打車,結果還是打不到車。

這在當時的日本,是常態。

憤怒的美國人走上街頭,砸爛日本車,因為日本車便宜又好用,這讓美國本土的汽車產業頹廢,工人大量失業。

80年代末期,去日本旅游的觀光團瘋狂購物,每年都有近4萬日本大媽奔赴國外。

當時日本的經濟已經連續51個月增長,噴薄而出的不只有欲望。

盡管當時只是世界第二,但「買下美國」已經不只是大媽們的意氣用事。

1989年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們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也是美國文化的象征之一———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在這之前,三菱公司已經以14億美元購買了更重要的美國國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這個代表著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筑,現在屬于日本人了。

在洛杉磯,日本人掌握了鬧市區幾乎一半的房地產;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日本,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同時,大量的日本企業在國外設立分部,東京地價飛漲。

行走在自由女神像旁邊的日本人竊竊私語:

「我們不如把這個女神像買下來。」

國外癲狂,國內更是歌舞升平。

日本宮崎縣,80年代斥資2000多億日元,在距離海灘三公里的地方建起沙雕。

日本千葉縣,建立起全球最頂級的室內滑雪場。

與此同時,高爾夫變成了全民運動。

在《蠟筆小新》里,野原廣志陪同領導應酬,最多就是高爾夫。

出身良好的風間徹,從小就學高爾夫。

在現實生活里,有廠商推出鑲鉆球桿三件套,售價一億日元,限量650套,三天之內全部售罄。

更有廠家推出純金球桿,名字就叫「金色之夢」。

大學生們不愿意去工作,他們出入招聘會,一場都能拿到大公司的豐厚補助。

與此同時,貸款買車買房變成常態,哪怕利息高達90%。

名校畢業的畢業生根本不擔心工作找不到,只要愿意,多得是愿意買單的大企業。

日本流行文化成為了世界最新的潮流。

日系搖滾點燃年輕人們的激情,坂本龍一的電子樂隊YMO把演唱會開到了美國。

美國年輕人開始聽日本的歌,邁克爾杰克遜翻唱YMO的歌曲。

同樣在80年代,中日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逐步掌握主權的日本,思想上前所未有地溫和化。

大量日本人走近中國,舉辦文化交流會。手冢治蟲來中國開辦動畫交流會,《圣斗士星矢》、《排球女將》和日本電視機代表了中國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980年代,日本甚至還來到中國,拍攝了一套紀錄片,專門介紹中國的飲食文化。

1980年代起,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持續擴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85年,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就是《小鬼當家》第二部里的那個酒店)舉行會議,并簽署協定。

協定主要是兩方面組成,一方面持續美元貶值,另一方面日元持續升值。

在簽署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日元兌美元從1:240瘋狂上升到1:200。

最高點達到1:97。

這對于日本來說無疑滅頂之災。

這里容許我再次自作聰明地解釋一下,為什麼日元升值對日本打擊巨大。

如果你是一個美國財團,你在日元升值之前已經知道日元會升值。

如何賺錢?

很簡單,大量用日元買入日本地產。

并在升值后一次性拋出。

其時,日本房地產已經到了足夠瘋狂的地步。

日本東京的地價足夠買下整個美國。

在日本貨幣增值到頂點的時候,美國大量拋出手里之前囤積的樓市。

1988年,美國通過「超級301」條款,將打擊日本列入國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駕崩,日本進入平成時代。

1990年,經濟泡沫開始破裂,日本股市從38000多點迅速滑落,幾天之內蒸發30%。

號稱永不落地的東京地價開始狂跌。

樓價的狂跌讓年輕人無法償還巨額貸款,一夜之間,日本的生機被抽干。

巴黎街頭再不見日本的客人,銀座的夜總會每晚12點準時打烊。

家中的奢侈品變成無用的擺設,日本人不再狂熱于高爾夫球。

與此同時,為了償還無休止的貸款,35歲的野原廣志們開始背負30年以上的房貸。

節衣縮食成為日本中產階級家庭的常態。

這還并不是更糟糕的。和昭和一代們的意氣風發不一樣,烙印在平成一代人身上的關鍵詞是「廢物」。

大量年輕人失業,并躲入家中,啃老成為常態,并且一啃就是幾十年。

2018年,媒體上刊載過一篇新聞。57歲的野口因為34歲公司裁員丟了工作,心灰意冷地在家中變成廢宅。

這種宅還不是「宅在家」,而是「宅在房間」。所有的連續依賴于網絡。

野口說:

「外界的評論根本不重要,我們是這個世界上可有可無的人,在社會上活動會給更多人造成麻煩。不如就此宅居在家。」

996也成為年輕人的常態,不過日本上班族并沒有迎來福報,而是擁抱了死亡。

富士山的山腳下有一片森林,日本人稱之為死亡森林。每年都有人步入其中,斷絕聯系,然后結束自己的生命。

階級固化成為了日本的新問題。

在之前,終身雇傭制是日本大公司標榜自己雄厚實力的證明,1980年代有日本企業家表示:「這(終身雇傭制)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制度,員工在達到預定的退休年齡之前,不用擔心失業。企業也絕對不會 解雇任何一個人。」

現如今卻成為每一個日本人頭頂的利刃。日本的年輕人看不到頭。

2002年,《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漢姆貝克街的亡靈》中有這麼一段情節:

一個新游戲發布,于是邀請日本各界名流的小孩來參與游戲試玩。

他們是日本的未來。

幾個孩子在大廳里踢足球,然后被工作人員制止,他們卻說:

2017年,一位日本議員說:「在日本想要成功的話,與其努力工作,還不如去網上做網紅更快一點。」

2008年開始,日本人口持續負增長。生育率降無可降。

2018年,全國超過500萬年輕人變成「御宅一族」,不再走進現實生活,而是宅在家中,依賴泡面和游戲打發時間。

房子越來越便宜,買的人卻越來越少。

在網吧的長住客,因為日本網吧是獨立空間,于是失業一族在網吧安頓自己的一日三餐,和千里之外香港的「棺材房」異曲同工。

你看,歷史總是不斷重演,螺旋前進。

就像一個高明的洗稿者,似是而非背后是細思恐極的真實。

而野原廣志,正是經歷了從巔峰到失落的上班族。

他買房的時候恰逢日本房價的最高點。

而下決心背負30年的貸款后,生活拮據成為了他的生活常態。

《蠟筆小新》雖然是動畫片,但后面映射的是日本血淋淋的現實。

來,我們再看一遍開頭的話:

「你們的未來已經消失了。」

精選推薦
寵物天地
柴柴仗著有人愛,每天各種挑釁……太賤了!
2023/11/30
寵物天地
柴犬鉆頭的慢動作...網友:有種腦漿被搖勻的美感!!
2023/11/30
明星娛樂
潘瑋柏宣云結婚照片公開:新娘子現場數次落淚,伴郎伴娘一起出鏡
2023/11/30
寵物天地
柴犬在按摩器上按摩屁屁,居然舒服得快睡著了,表情好舒爽!
2023/11/30
健康養生
真正有遠見的人,都在做這四件事
2023/11/30
育兒分享
那些長期養狗的人,身體都怎麼樣了?過來人告訴你
2023/11/30
生活小妙招
科普大講堂:心梗的疼痛有什麼特點?
2023/11/30
历史故事
科普大講堂:心梗發作,怎麼做可以救命?
2023/11/30
奇聞趣事
不瞞你說,貓咪「最討厭」這幾種氣味,一聞到就跑!
2023/11/30
新加坡趣闻
低至$70!中国飞新加坡航班最新机票价格盘点来啦~
2023/11/30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