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可以出院了,療效評估很好達到CR(完全緩解),體內的腫瘤細胞都不見了。」家住云南的張先生(化姓)聽到楊醫生的這句話,如釋重負,但又深感不可思議。要知道,一個月前他還是一位無法下床的超高危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而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醫生的精心治療下奇跡出現了……
今年50余歲的張先生(化姓),三年前莫名地出現左側胸部鈍痛,經當地醫院檢查告知為左側肋骨骨折,居家休養。因此,張先生并未重視和及時治療。但後來疼痛加劇,愈發難以忍受,張先生便前往當地的大醫院做了全面地檢查。沒想到當初的肋骨骨折竟然變成了一種惡性血液腫瘤——多發性骨髓瘤。
面對這一診斷結果,張先生和家屬難以接受,更措手不及。多發性骨髓瘤?這是什麼病、能治好嗎?經了解,多發性骨髓瘤(MM)是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也是血液系統第二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尚不能治愈。又因腫瘤細胞會導致骨骼損傷、疼痛、甚至骨折和癱瘓,所以也被稱為「吃人骨頭的癌癥」。
這一事實給正處當打之年、又是家庭中流砥柱的張先生帶來無助,但來自家庭的關愛又支撐著他要積極治療,全力求生!
確診多發性骨髓瘤之后,張先生(化姓)與大多數患者一樣開啟了漫長而又痛苦的化療。「硼替佐米」等那些化療藥物的名字張先生記憶深刻,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化療藥物的副反應,是如此消磨人的身體。隨后,在醫生的建議下,張先生又采取了自體干細胞移植,后在療效評估中達到緩解。至此,張先生的病情首次得到了控制。
但好景不長,骨髓瘤細胞又偷偷地在張先生體內活躍起來。2022年,張先生因身體不適到地方醫院復查,結果被告知腫瘤復發。「容易復發」是多發性骨髓瘤的一大特點,但復發的時間如此之快,讓張先生始料未及。
首次復發后,張先生開始采取「來那度胺」治療,這也是一種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常見藥物。但服藥半個月左右,張先生的血小板下降,遠低于正常范圍,為后續的治療帶來了困難。
2022年底,張先生病情急轉直下,當地醫院幾乎沒有更好地治療手段,建議張先生轉院治療。后經推薦,張先生遠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一」)血液科接受治療。
入院后,「浙一」的醫生團隊對張先生進行了更全面地檢查和多學科會診,為張先生制定了「達雷妥尤單抗+卡非佐米+地塞米松」多藥聯合治療方案。此后,又多次更換用藥方案,幾乎窮盡了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三大類傳統藥物,但病情始終無法控制,療效均不理想。這也是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多線復發、耐藥所經常遇到的無藥可用的局面,高度威脅患者的生命。
當時根據張先生(化姓)的多項檢查結果分析來看,他屬于超高危多發性骨髓瘤,且多輪治療后他的骨髓造血功能明顯下降,治療難度極大可選擇方案又少。
值此危難之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金潔教授和楊敏教授團隊綜合評估后認為CAR-T細胞藥物是張先生目前唯一可能且有希望的治療方案。慶幸的是,2023年6月30日,中國首款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全人源CAR-T(伊基奧侖賽)獲批上市。研究顯示,該細胞治療可顯著提高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緩解率,有效改善生存質量。同時,這也是浙江省第一例進行商業化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例。
于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時間追逐,一回生命營救的奮力搏斗,一次醫護、家屬、藥企全員參與的CAR-T治療全流程拉開帷幕……
CAR-T藥物主要通過采集患者的T細胞,進行體外基因工程修飾,增強T細胞特異性識別腫瘤的能力。隨后,將大量擴增「被武裝過的」 T細胞(即CAR-T細胞)回輸給患者,以精準殺傷腫瘤細胞。因此,單采血就是CAR-T治療能否執行的第一步。
張先生靜靜地躺在單采血儀器旁,但周身的醫護人員緊鑼密鼓卻又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工作。此前,由于張先生的血小板計數較低,不利于單采血,帶來了不小的困難。而在和張先生家屬充分溝通獲得理解后,醫護人員采取同步給張先生輸注血小板同步單采血,歷經數小時,終于完成了采集。
CAR-T藥物是一套私人定制的治療流程,其生產流程要嚴格符合國家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所以,單采血收集來的樣本就要由生產企業的專業物流人員以最快的速度,最恰當的運輸溫度(冷鏈介于2~8℃),全程呵護運抵生產基地,進入商業化CAR-T生產流程。
接受CAR-T治療的患者,在完成單采血收集后,一般要等待20余天生產制備,才可進行回輸。而這等待期十分關鍵的就是要對患者進行清淋預處理,以便為回輸打好基礎,創造有利的身體環境。在這期間,張先生的身體狀況并不穩定,疾病又有進展,經驗豐富的「浙一」醫護團隊又采取了一系列橋接治療,使張先生的一些身體指標得以恢復,方才進行清淋計劃,并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商業化CAR-T生產企業歷經百余道高標準、嚴質控的生產全流程,保證了張先生來之不易的外周血細胞可以成功制備出屬于自己的CAR-T細胞,救命的CAR-T細胞。但好事多磨,回輸前張先生因多種原因導致的發熱影響了回輸計劃。但在「浙一」醫護人員的有效處理下,張先生的發熱得到了控制,并經醫生團隊的評估,對他進行了CAR-T細胞回輸。回輸后的檢測顯示,張先生體內的CAR-T不斷擴增、壯大,一切朝著好的預期發展著。與此同時,面對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和免疫效應細胞相關神經毒性綜合征(ICANS),「浙一」的醫護團隊做了充足的準備,并在有效應對下,使得張先生安全度過了CAR-T回輸后的不良反應階段。
藥物的有效性必須通過「確實證據」來確定,其中治療緩解率可快速且直觀體現這一點。例如持久且深度的完全緩解(CR)可以說是每一位腫瘤患者和臨床醫生所共同期待的。
在張先生CAR-T回輸后的21天,經檢測CAR-T細胞在他的體內持續擴增占比升高,同時游離輕鏈水平明顯下降,M蛋白濃度下降,病理提示未見異常漿細胞,再經漿細胞腫瘤二代流式(NGF)檢測后療效評估為MRD陰性。
近日,張先生的療效評估已達完全緩解(CR)基礎上的微小殘留病(MRD)陰性。從臨床來看,獲得完全緩解,同時MRD陰性,代表癌細胞清除的更徹底,往往預示著有更長更持久的生存。至此,「浙一」的醫生團隊宣告張先生可以出院修養。
金潔教授:至暗時刻帶來曙光,CAR-T治療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目前已獲批或正在進行的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研究中,有不同類型的治療靶點。其中B 細胞成熟抗原(BCMA)在惡性漿細胞中高表達,成為了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理想靶點,多項研究表明BCMA CAR-T可使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緩解率和生存期進一步提高。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是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專設多發性骨髓瘤臨床亞專科,我院CAR-T治療經驗豐富,且與其他診斷和治療的科室聯系緊密,通過與骨科、腎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病理科、影像科、核醫學科、護理團隊的相互合作組成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為患者共同制定一套嚴謹而規范的診療方案,力爭為每一位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楊敏教授:立竿見影,CAR-T有效治療多線復發MM患者!
這是浙江省首例接受商業化CAR-T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患者高危因素多,經過前期多線治療后骨髓功能差、臟器功能不全。但在我院醫護人員規范、合理、及時的處理下,在家屬的理解支持下,以及在生產企業的全流程配合下,從CAR-T的采集、制備、患者的橋接治療、清淋處理,再到回輸后的安全性管理,齊心協力完成治療。尤其,本病例表明對于高危的患者,即使面臨各種風險,創造條件,進行合理規范的臨床管理依然可以施行CAR-T治療,同時也得益于全人源CAR-T(伊基奧侖賽注射液)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表現,為骨髓瘤患者的臨床治療增添了信心。
參考文獻:[1]杜文,王曉青,成娟.靶向BCMA CAR-T細胞在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中的治療進展[J]. 中國腫瘤臨床,2021,48(16):858-862.[2]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漿細胞疾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多發性骨髓瘤專業委員會. 中國首次復發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22年版)[J]. 中華血液學雜志,2022,43(10):810-817.[3]王瑩,徐開林. 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進展[J]. 臨床內科雜志,2022,39(9):589-593.[4]劉澎,李晶,徐天虹,等. 多發性骨髓瘤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J]. 臨床血液學雜志,2021,34(7):454-457.